close
我還記得,大約是從1999年左右,我開始正式認真的看NBA。當時我受到宿網的庇佑,可以24H幾乎免費的上各種網站,我當時找到影響我深,讓我收穫最大的籃球,甚至可說是運動網站,不是現在還熱絡的圓球城市,而是NBA地下網路雜誌

當然,NBA地下網路雜誌依然建在,只是更新次數若有似無,在網路熱潮從2002年後日益復甦,靠網路吸收各種知識的讀者越來越多的同時,NBA地下網路雜誌卻不見復興。而裡面的作者群則是散見各地的blog,但也不復當年1999-2001兩年超快更新速度的威風。

在那個網路陷入狂熱的年代裡,NBA地下網路雜誌從原本的手工靜態網頁,變成用程式產生的動態網站。從僅定期針對主題文章集合的類雜誌,變成網路媒體。作者群越來越多,消息翻譯越來越快,不但每個球隊幾乎都有專職寫手,還有每週的滷透社強度報導,週週令人捧腹。最後搖身變為運動大道,不但報導籃球,找了曲爺寫專欄,還開了撞球的專區,報導當時也掀起熱潮的撞球新聞和專題,頗有成為台灣第一專業綜合運動網站的氣勢。

如果我的記憶沒錯的話,應該是在2001年的七月左右,一個我剛參加完某入口網站辦的「網路研習營」的暑假,一個我立下宏願要日後要從事網路業的暑假,一個湖人剛拿下二連霸的七月,我剛剛看完第一篇選秀分析,運動大道就無預警關閉。

後來NBA地下網路雜誌又再次復出,成員或許沒變,但是更新速度大不如過往兩年運動大道時期。當時我年紀小不懂事,也不明白我所熱愛的網路,有眾多的網路公司,從那個時候正好開始準備爆炸(當時我們學校還剛開設電子商務學程呢)。現在想來,應該就是運動大道的金主決定不玩了,網站收掉,沒有全職編輯,自然只能回到地下網路雜誌有一搭沒有一搭打游擊的寫法。

提到這一長串五六年的往事,也沒什麼特別的,只是想到Pixnet阿東如此費心心血規劃了籃球邦棒球邦這兩個國內最熱門的運動的社群入口,頗覺得心有所感。想來當初NBA地下網路雜誌成立時,也是一群本在BBS NBA版上的優質作家們,聚集一起做了個「NBA文章入口網站」,當時的瓶子大的溜馬、柯南兄的NCAA、阿徹的湖人(阿徹目前依然是我最喜愛的素人籃球/棒球寫手)、寒潭、陳楷,實在令我獲益良多。

今天我不小心被阿東邀請添為棒球邦的寫手之一,不敢說能夠比擬上述我提到的前輩,更遑論進入blog時代幾位已成名的blogger如CCLU、去年莫名成為好友,遠在灣區動輒拿些胡金龍、陳鏞基或者收藏品的照片閃我們的Paul等風采。但我奮力筆耕也希望能夠讓更多喜歡棒球、喜歡運動的網友能夠喜歡我的文章,也就夠了。

對了,棒球邦/籃球邦這樣找專門的bloggers來撰文集合成一入口並非不好,但如果阿東行有餘力,弄多點資訊整理,真的完成昔日運動大道沒能繼續下去的事業,那對於熱愛運動的讀者而言,就真的是一大福音了。

真是太晚(太早?),明天我繼續寫我原本想到的,以及提及NBA地下網路雜誌和運動大道的真正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io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